街子鎮在崇州城鳳棲山下,與青城後山連接。街子建鎮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鎮上內有晉代古剎——光嚴禪院、千年銀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條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義遺址、唐代“一瓢詩人”唐求故居,以及古龍潭、五櫃沱、雲霧洞等古跡二十余處,另外還有鳳棲山、原始森林等自然風景。 古街 街子鎮的得名源於元末明初,至明萬歷四十二年,這裏已是百業雕敝,繁華的古鎮只剩下味江邊上的河街子一條街了,從那時起,這裏便被叫做“街子場”,現在的街子讓遊客駐足流連的依然是這條百米長的老街。鎮上觀景可以去禦龍橋,橋邊有十余棵高大的銀杏樹。樹旁,有一座建於清末的紅色的塔,做工精細,這裏是“惜字是福”的街子人專供焚字紙用的“字庫”。 逛街子還可以去參觀唐求故居。唐求,唐代“一瓢詩人”,街子人,其詩名雖然不像同朝代的大小李杜那麽響當當,但《全唐詩》和《唐才子傳》裏都能找到他的蹤跡,也算是為小鎮增加了不少的文化分量。另外,宋代農民起義領袖王小波也是街子人,如今鎮上還有他的故居遺址。 真武街上有個叫段林的人家,近百年歷史的鋪面,令人驚奇的是,他家房裏藏著一堵木墻,高約4米,分為6格,每格都像是木制屏風的一扇,木墻有被類似於石灰的東西塗抹過的痕跡,最右邊的一格有清晰的圖畫,畫上美女裙裾飄舞,衣帶生風,極似敦煌壁畫中的“飛天”。 古寺(光嚴禪院) 去街子,不能不去古寺——光嚴禪院。古寺在鳳棲山的密林深處,曾是聞名遐邇的一座寶剎,據說始建於晉代,歷來香客僧眾往來不絕。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和孫子都曾來這裏長住,因此古寺備受官方青睞,並受朝廷特贈的《洪武南藏》官版經書一部,迄今仍保留在寺內。古寺的寺名亦幾易其稱,至明代定格為“光嚴禪院”,但民間仍習稱為古寺。 禪院原分上下兩寺,上古寺已於“文革”中盡毀,而今殘余的下古寺有三重佛堂,內有一座“藏經樓”,樓名乃於右任手書,寺門的懸匾是清康熙皇帝親筆禦書,寺內又有清末四川總督尹昌衡的禪意對聯。寺中有一株千年古楠,根幹直徑幾達兩米,樹冠高聳入雲,枝繁葉茂,樹身青滑光亮,毫無老樹景象。 |
成都金沙車站,有班車可到達。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HK$ 0起預訂
HK$ 100起預訂
HK$ 125起預訂
HK$ 125起預訂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