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勝溝原名西溝,是青虛山道教虔城信徒修練的幽靜之地,抗日戰爭期間,日軍進山掃蕩,當地軍民齊心奮起反擊,保護了晉察冀邊區軍政府機關和物資,取得重大勝利,為紀念這次戰鬥,唐縣抗日民主政府女縣長陳舜玉為其更名為西勝溝。 西勝溝長約7公裏,為石灰巖地貌,經歷長年累月的風雨溶蝕,形成了我國北方最大的巖溶峰林景觀。峽谷陡峭,泉水叮咚,龍潭飛瀑,溪水潺潺,陡峭的懸崖上掛滿了鐘乳石。 據專家考證,這裏原來是一個大溶洞,歷經地殼變動裂開,形成了現在的峽谷,溶洞中千姿百態、妙趣橫生的鐘乳石就暴露了出來,呈現出秀美的大自然奇觀。仙人洞、無底洞等很多小的溶洞保存了下來,離三龍潭不遠的虎落堂深不見底,當地流傳著一個猛虎追浪子的故事,虎落堂因此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著名的白求恩戰地醫院所在地,當年白求恩曾多次在這兒為傷員作手術,白求恩逝世後,柯棣華大夫出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他繼承白求恩遺誌,經常到這裏救治傷員。 山無仙不名,峽無水不靈。西勝溝因有仙而名,又因水而靈。這裏是華北道教聖地,峽谷幽深避靜,其中後暖谷、北檀峪、龍門山等地建有多座道觀,是道士們理想的修煉場所。 西勝溝的後暖谷有一座造型精美的無梁殿,又稱北極殿,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南墻正中開有券門,完全是按古代八卦理論建造。從外觀看,成正文形,上面一條橫脊,四面分水,從內部看,上圓下方,由多個小組合而成,按八卦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九九歸一之理論而建。屋頂下四面磚雕檐椽,下有仿木結構的磚鬥拱,屋頂鋪灰布瓦,瓦頭飾有龍紋瓦當、滴水。墻壁下減為須彌座,四面有磚雕圖案,十分精美。殿內下部方形,從四壁向上2、5米處開始,用打磨成魚鱗狀的青灰磚壘砌,逐層內收成帶有藻井的穹隆頂。室內墻壁上部有磚雕仿木結構的鬥拱,可分為轉角鋪作和補間鋪作兩種。無梁殿上圓下方的建築格局模仿的是天圓地方的空間環境,表現了古人的宇宙觀。整座建築青磚灰瓦,未用一釘一木,磚雕精美,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工藝水平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
自駕車:(1)北京出發-沿京石高速-京昆高速-保阜高速阜平方向經白合下路左轉齊家佐-葛公-西勝溝。 (2)保定出發 保阜高速阜平方向經百合下路-左轉齊家佐-葛公-西勝溝(全稱60公裏)。(3)石家莊出發京石高速-保阜高速阜平方向-經百合下路-左轉齊家佐-葛公-西勝溝。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