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墓為周朝泰伯之墓,據傳泰伯是周王長子,因太王欲立幼子季歷,與弟仲雍同下江南,成為吳國之君。他在梅裏(今梅村一帶)建“勾吳”國,築“泰伯城”,成為吳文化的發源地。東漢恒帝永興二年(公元154年),敕令吳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廟。經過歷代修建的泰伯廟,是一組群體建築,莊嚴輝煌。
現存的泰伯墓,前有月牙池,四面疊石,池北為欞星門(即墓門),是三門四柱花崗石坊,柱上飾雲龍花紋,石坊上刻“至德墓道”四字,中門上有“古皇山”篆刻。石坊柱頂橫貫“日”、“月”、“雲”版。墓東側有歇山單檐式墓廬三間。第二進為戟門,即供祭祀用的享堂,享堂設左中右三門。中門堂上懸“三讓高蹤”匾額,錢偉長書。拾級而上,為青石徹的封土墓墩,上端為瓦筒形。墓南嵌碑,刻陰文楷書“泰伯墓”三字。
鴻山泰伯墓為聯系世界吳氏宗親的紐帶,正越來越發揮出“血濃於水”的親情召喚作用。由該鎮主持、世界各地吳氏宗親襄助建設的泰伯陵園也正在成為吳氏宗親心中的一處聖地。 |
火車站乘公交19路直達。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HK$ 100起預訂
HK$ 63起預訂
HK$ 25起預訂
HK$ 25起預訂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