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湖位於九江市城區,是一座天然湖泊。 甘棠湖,古名稱為“景陽湖”,面積約80萬平方米,平均水深1.4米,由廬山泉水匯聚而成,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前後,李渤出任江洲刺史時,為防止汛期時長江水倒灌,危及九江城,便在湖中築60米的長堤,設閘門以控水位, 長堤將湖面分成東西兩半,東為南湖,西為甘棠湖,後統稱為甘棠湖,甘棠湖在三國時期曾是東吳的水軍基地,湖區內景色優美,楊柳依依,碧波蕩漾。 煙水亭:甘棠湖中心的小島上原有東吳名將周瑜的點將台,後在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年),著名詩人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於周瑜點將台原址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因其《琵琶行》中的名句“別時茫茫江浸月”而得名為“浸月亭”。 在北宋年間,著名理學家周敦頤之子周壽來九江為父守墓時,在甘棠湖堤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名為煙水亭,明朝嘉靖年間,浸月亭和煙水亭俱廢,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九江關督黃騰春在浸月亭的故址重建煙水亭,之後,煙水亭屢毀屢建,至清朝光緒年間,才形成規模,人們習慣把島上的建築群成為煙水亭,建國後,修九曲橋,連通湖岸。 煙水亭建築群分為左、中、右三路,左路有翠照軒、聽雨軒、亦亭等,右路為浸月亭和船廳,中路依次是煙水亭、純陽殿、五賢閣和觀音閣,島上的建築風格協調、清新典雅,楹聯匾額,或敘事繪景,或寫意抒情,雅趣盎然。 島上中路的煙水亭現已成為九江市的文物陳列室,內藏文物多具地方特色,而五賢亭則是為紀念陶淵明、李渤、白居易、周敦頤和王陽明而建。 |
在九江市內乘坐16、101、102、103路公交車在煙水亭站下車即可。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