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羅霄山脈北段,江西西部,地跨萍鄉市的蘆溪縣、吉安市安福縣、宜春市袁州區三地,是以自然風光為主要特色的山嶽型風景區,同時也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面積360多平方公裏,長約150公裏,大部在江西省中、西部,從江西宜春向西南延伸到湖南茶陵。主要由花崗巖、片麻巖構成,海拔1000~1500米,主峰白鶴峰(金頂)海拔1918.3米,為江西省境內第一高峰。武功山群峰競秀,形態各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頭有幾十座。 自然風光特色鮮明,山高林密,溪流遍布,而且有不少宗教遺跡,以瀑布群、高山草甸、金頂古祭壇群為三大絕景。武功山主要景觀有:龍王潭、盡心橋、仙池、風火洞、三包鹽、吊馬栓、雞冠巖、千丈崖、萬松巖、潭口瀑、三疊泉、鳥龍潭、迎賓松等。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多少珍禽異獸,奇花寶樹生長在這裏。如黃腹角雉、華南虎、短尾猴、水鹿、白鷴、娃娃魚等就屬於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珍稀植物有台灣松、雲錦杜鵑、猴頭杜鵑、粗榧、水椏木、獨花蘭等。被譽為“植物三元老”的銀杏樹連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達24.5米,樹圍12.1米,直徑3.63米,年逾千載,相傳乾隆帝曾名這曰“山中樹王”。 武功山的松品種繁多,古老巷勁,濃綠幽美,盤根錯節,形態奇特,十進而台灣松更給人以浩瀚無邊之感。 武功山古祭壇 葛仙壇:在四壇之中年代最久遠,建於三國東吳初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此壇由武功山的開山鼻祖葛玄一手創建。在武功山與嶺南羅浮山,葛玄都設立了祭壇,在此焚朱砂、煉金石。古祭壇由山門、古壇兩部分組成。山門為石門,高1.8米、寬1米。門外為觀日台遺址。用長條形石塊壘接而成的高約4米,面積為12平方米的石室。宋代安福縣丞彭龜年曾於壇下求雨,書石為經。 汪仙壇:汪仙壇祭祀的則是人界神靈,也稱望仙壇。 |
火車:南昌至萍鄉有武功山號(N627/628)旅遊專列,從火車站可乘1、2路公交車到萍鄉南站轉乘萍鄉至武功山旅遊客車。 公交:從萍鄉市區可在城南汽車站乘班車(每20分鐘一趟)約1小時直達武功山;萍鄉火車站至武功山有旅遊專車。 自駕:從京珠高速、京廣鐵路、京九鐵路到達萍鄉市均在2個小時車程之內;從滬瑞高速蘆溪出口下,約40分鐘車程即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