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幹山由幹將、莫邪鑄劍而得名,而劍池據說就是莫邪幹將磨劍的地方,藏於蔭山修篁幽谷中。相傳,莫邪、幹將在此鑄雌雄寶劍,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則铦利倍常。 此處景點頗多,主要有四疊飛瀑,幹將、莫邪雕塑,磨劍石、試劍石、摩崖石刻等。 ◇四疊飛瀑 劍池邊有阜溪橋(又曰“飛虹橋”),橋柱上刻有陳毅“夾道萬竿成綠海,百尋澗底望高樓”“飛瀑劍池滌俗慮,塔山遠景足高歌”詩聯。 阜溪上遊50米處,有兩股溪水匯合,一股源於中華山,一股出自蘆花蕩。合流後,水勢增大,順澗而下,直奔阜溪橋,此乃第一疊飛瀑。 溪水出橋後,猛跌二三丈,註入劍池,成為第二疊瀑布。 劍池約五米見方,周有鐵欄,靠峭壁處有亭,瀑布註池,稍一停蓄,水勢益壯。於是飛瀑淩空,直瀉劍潭,飛流竟高10余太氣勢磅礴,觸石有聲,頗為壯觀,為第三疊。 飛充劍潭而下,束水入溪,形成短瀑,此為第四疊。嗣後逶迤遠去,淹沒於竹林綠海,行蹤難尋。
在阜溪橋上方,有一座作幹將莫邪練劍狀的雕塑。美麗端莊的莫邪持劍在前,身後體魄雄健的幹將掄錘欲擊,兩人在嚴肅而緊張的神情中透露出成功的喜悅。 這座雕塑聳立在劍池之旁,引起了遊人的深思:它的塑造固然依據於莫邪幹將鑄劍的傳說,但它的含意卻遠遠超出雕塑本身,它是一曲熱情洋溢的頌歌,頌揚我國古代眾多的能工巧匠在建設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光輝業績。 ◇磨劍石、試劍石 磨劍石在阜溪橋下方,為一黑褐色巨石,呈側臥狀,有周慶雲鐫“周吳幹將莫邪夫婦磨劍處”篆文。試劍石在觀瀑亭上方,為一半裂巨石,裂口平直、光滑,似劍削而成。 ◇觀瀑亭 在蔭山山脊,順劍池左側的石級,盤旋而上,便可到達。這是一座紅頂的六角亭子,綠頂、紅柱,額題“海天浴日”,聯書“野人坐待東方白,雲海推開大地紅”。 登亭子,縱目東望,“兩岸青山夾飛流”的劍瀑全景,從上到下,可一覽無余。 ◇摩崖石刻 計三四十處,集中在劍池、靈鵲橋周圍,以近人手跡為多。左圖為劍池飛瀑第二疊峭壁,有周慶雲“劍池”,字體端正,筆勢雄渾。 驢友心得:幹將、莫邪塑像下方便是劍池瀑布。比起碧塢龍潭來,無論氣勢和規模,都要顯得雄偉和宏大多了。往下走瀑布聲漸大,在觀瀑亭可以看到石壁四周的摩崖題刻,2層的泉水通過橋底,形成像水簾一樣的第3層瀑布,雖不及諸暨五瀉風格迥異的瀑布群,但景色也算不錯的了。水非常的冰涼,在臉上輕輕撲幾下,真舒服!(感謝網友rgynmyt提供信息) |
公交: |